- 景琳霞;彭朕磊;马琦;袁慧博;毛俊雄;蒋世洁;吐尔洪江·阿不拉;张盼鑫;伊琦忠;
目的 探究血浆Reelin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间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和健康对照者57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Reelin蛋白、可溶性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molecula-1,sVCAM-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浓度,并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症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者关系并建立ROC模型。结果 病例组血浆Reelin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VCAM-1、IL-6和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病例组中发现,血浆Reelin蛋白、IL-6、IL-1β水平与PANSS量表、BPRS量表及其症状因子得分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均P<0.05)。进一步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Reelin蛋白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保护性因素(P<0.05),sVCAM-1、IL-6和IL-1β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建立的ROC曲线模型表明sVCAM-1和IL-1β对于精神分裂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 血浆Reelin蛋白,sVCAM-1、IL-6和IL-1β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疾病严重程度和临床症状相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025年03期 v.52 716-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聂智勇;鲁玉荣;张丽敏;
目的 调查老年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21例老年SZ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将SZ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66例(PSQI≥7分)和无睡眠障碍组55例(PSQI<7分)。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基线资料、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及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总分,通过多因素分析老年SZ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睡眠障碍组年龄、阳性症状分量表(PANSS-P)评分、一般病例症状分量表(PANSS-G)评分、MADRS总分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高龄、PANSS-P评分高、PANSS-G评分高、MADRS总分高是老年SZ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SZ患者易出现睡眠障碍,且高龄、PANSS-P评分、PANSS-G评分、MADRS总分均是老年SZ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2025年03期 v.52 721-723+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齐龙;何江丽;孙超;汪剑;陆由虎;
目的 研究阿立哌唑联合氨磺必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精神病性症状、认知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庆市精神病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1月期间8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40例给予氨磺必利治疗,联合组40例给予氨磺必利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精神病性症状、认知损伤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量表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联合氨磺必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认知损伤,且不引起额外副反应。
2025年03期 v.52 724-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 徐方;何洲;赵哲婷;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伴顽固性幻听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21年1月~2023年6月80例SZ伴顽固性幻听进行抛硬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服用阿立哌唑,观察组40例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比较治疗前后精神症状、幻听症状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阳性与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下降,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幻听量表(Auditory Hallucinations Rating Scale,AHRS)各项评分均降低,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SZ伴顽固性幻听临床疗效更佳,并且更具安全性。
2025年03期 v.52 728-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 尹延明;高学柱;刘春香;赵学利;宋存衡;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奥氮平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认知功能、神经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3例给予奥氮平治疗,研究组53例增加无抽搐电休克疗法。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精神症状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神经相关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一般精神病理量表、阳性量表、阴性量表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记忆力、回忆能力分值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多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髓鞘碱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4周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奥氮平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能够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调节相关神经因子水平,改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高。
2025年03期 v.52 731-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 邹杨;乔娟;周开矿;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的效果及对全脑皮质厚度、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3例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n=67)和对照组(n=66)。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试验组加用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暴力行为、全脑皮质厚度、CRP、生活质量、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暴力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全脑皮质厚度、CRP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枕中回、顶上回、顶下角回、顶下缘上回及枕极厚度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AN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疗效显著,且有效改善了全脑皮质厚度、CRP水平。
2025年03期 v.52 735-738+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 李欣;江雪;
目的 研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奥氮平联合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观察其对血清锌离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成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0,行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奥氮平治疗)和对照组(n=40,行单纯奥氮平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记录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锌离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8、12周后观察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水平更低(P<0.05)。治疗4、8、12周后观察组血清锌离子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水平更高(P<0.05)。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可靠,显著改善血清锌离子水平。
2025年03期 v.52 739-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 童萍;王昆;姚艺龙;石元洪;董丽平;杨扬;孔桂美;
目的 探索不同剂量奥氮平对小鼠代谢的影响及饥饿素(Ghrelin)的中介效应。方法将SPF级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G,0.2 mL生理盐水灌胃)、奥氮平低剂量组(LG,0.5 mg/kg奥氮平灌胃)、奥氮平中剂量组(MG,1.0 mg/kg奥氮平灌胃)和奥氮平高剂量组(HG,2.0 mg/kg奥氮平灌胃),每组10只,比较实验前后小鼠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四组小鼠体重的差异不显著(P=0.141)。四组小鼠摄食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CG组、HG组摄食量显著高于LG组和MG组。四组小鼠活动总路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G组和LG组总路程显著高于MG组和HG组。四组小鼠在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变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CG组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四组小鼠实验前后的甘油三酯(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G组TG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四组小鼠实验前后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CG组LDL-C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四组小鼠实验前后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差异不显著(P=0.164)。四组小鼠实验前后的Ghrel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G组Ghrelin显著高于CG组和LG组,HG组Ghrelin显著高于其他三组。路径分析结果显示,Ghrelin对体重(BW)无显著影响(P=0.991);Ghrelin对TG存在显著正向影响(P<0.001);Ghrelin对TC存在显著正向影响(P=0.001);Ghrelin对LDL-C存在显著正向影响(P<0.043);Ghrelin对HDL-C无显著影响(P=0.539)。结论 短时间内服用0.5 mg/kg和1.0 mg/kg奥氮平的小鼠食物摄入量减少;奥氮平可明显升高血脂水平,且影响结果无明显剂量依赖性;1.0 mg/kg和2.0 mg/kg奥氮平降低了小鼠的活跃程度;0.5 mg/kg、1.0 mg/kg和2.0 mg/kg奥氮平均升高了血浆TC、TG和LDL-C水平,只有1.0 mg/kg和2.0 mg/kg奥氮平升高了血浆Ghrelin水平。Ghrelin介导了奥氮平对小鼠脂代谢影响的过程。
2025年03期 v.52 743-747+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 曲伊平;陈哲;张卫卫;王飞飞;李奕萱;修一萍;
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探索神经质与精神疾病的因果关系。方法 使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作为MR分析的主要分析方法,加权中位数法(Weighted Median,WME)和MR-Egger进行补充分析,并使用异质性检验、多效性检验和留一法(Leave-one-out)来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 IVW结果显示神经质与抑郁症[OR=1.32,95%CI(1.26,1.38),P<0.001]、精神分裂症[OR=1.18,95%CI(1.08,1.28),P<0.001]、双相情感障碍[OR=1.15,95%CI(1.06,1.25),P<0.00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OR=1.18,95%CI(1.09,1.29),P<0.001]、神经性厌食症[OR=1.30,95%CI(1.12,1.52),P<0.001]、创伤后应激障碍[OR=1.41,95%CI(1.17,1.69),P<0.001]和惊恐障碍[OR=1.22,95%CI(1.06,1.40),P<0.001]的发生风险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IVW结果显示抑郁症[OR=1.57,95%CI(1.23,2.01),P<0.001]、精神分裂症[OR=1.13,95%CI(1.08,1.19),P<0.001]和双相情感障碍[OR=1.09,95%CI(1.00,1.16),P<0.001]与神经质的发生风险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MR-Egger回归(P>0.05)证明没有水平多效性,“留一法”分析证实,没有单个SNP对整体的结果有较大的影响。结论 神经质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注意缺陷抽动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惊恐障碍的患病风险的增加有因果关系。反向研究表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与神经质的发生风险的增加有因果关系。
2025年03期 v.52 748-751+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 张佳宁;荣晗;白渊翰;
目的 本研究通过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外泌体(Astrocyte-derived Exosomes,ADE)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及健康人群体内的炎症状态,并探索性分析ADE中炎症因子作为BD诊断标记物的潜在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择深圳市康宁医院住院治疗的BD患者5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及临床特征资料;采集同时段的外周血标本、分离血清后提取并鉴定ADE,裂解后测量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白细胞介素12p70(Interleukin-12p70,IL-12p70)、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的水平。分析两组人群血清ADE中上述炎症因子的表达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量化各炎症因子的诊断潜力。结果 BD组血清ADE中炎症因子IL-2、IFN-γ、IL-12p70、IL-1β、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各炎症因子单独诊断价值:IL-2(AUC=0.754)、IFN-γ(AUC=0.721)、IL-12p70(AUC=0.730)、IL-10(AUC=0.841)、IL-1β(AUC=0.680),上述炎症因子联合诊断价值:(ACU=0.876,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90.0%,约登指数为0.7)。结论 本研究支持了BD的炎症假说,ADE中炎症因子IL-2、IFN-γ、IL-12p70、IL-10、IL-1β具有成为疾病诊断标记物的潜在价值,且联合检测时的诊断效能更高。
2025年03期 v.52 752-755+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 齐丽伟;魏彬;唐晓静;董钊;
目的 探讨老年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躁狂发作患者性激素水平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9例BPD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相关量表评估患者是否有攻击行为;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攻击行为史、婚姻状况、文化水平、雌激素(estradiol,E_2)、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泌乳素(prolactin,PRL)、睾酮、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_3)、甲状腺素(thyroxine,T_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采取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BPD躁狂发作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量表评估结果,有攻击行为的共50例,无攻击行为的共79例。攻击行为组男性E_2、男性FSH、PRL、睾酮、T_3、T_4水平显著高于无攻击行为组,攻击行为组TSH水平显著低于无攻击行为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E_2、男性FSH、PRL、睾酮、T_3、T_4、TSH是BPD躁狂发作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发生攻击行为的老年BPD躁狂发作患者性激素及甲状腺激素存在异常,男性E_2、男性FSH、PRL、睾酮、T_3、T_4、TSH是老年BPD躁狂发作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
2025年03期 v.52 756-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 谢文姣;屠莉;陶文渊;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伴自杀倾向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趋化因子配体1(CXCL1)、CC修饰趋化因子11(C-C motif chemokine11,CCL11)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观察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90例青少年抑郁患者,纳为观察组,根据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Chinese Version,BSICV)评分将其分为伴自杀倾向组及不伴自杀倾向组。另选取100例同期于我院体检正常的青少年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检测患者血清BDNF、CXCL1、CCL11水平,通过ROC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BDNF、CXCL1、CCL11水平评估青少年抑郁患者自杀倾向的发生价值。结果伴自杀倾向组CXCL1、CCL11水平高于不伴自杀倾向组及对照组,BDNF水平低于不伴自杀倾向组及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BDNF<26.907 ng/mL、CXCL1>1.600 ng/mL、CCL11>2.290 pg/mL均是影响青少年抑郁患者产生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P<0.05);经过ROC分析证实,BDNF、CXCL1、CCL11可用于评估青少年抑郁患者自杀倾向的发生,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6、0.687、0.795(P<0.05)。结论 血清CXCL1、CCL11水平升高,BDNF水平降低参与了青少年抑郁伴自杀倾向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影响患者产生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52 760-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 宋雯;张华;王斌;孟苓苓;付佳佳;
目的 探讨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复发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2月~2023年4月共112例BD患者,其中躁狂发作52例,抑郁发作60例,均治疗有效,随访1年记录复发情况。比较是否复发患者社会、心理学资料,并通过多因素分析调查BD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52例躁狂发作患者18例复发,60例抑郁发作患者21例复发;躁狂、抑郁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社会支持水平、负性生活事件评分、童年创伤经历、人格特点评分、睡眠障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居住地、是否单亲家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水平、睡眠障碍、负性生活事件评分、童年创伤事件、内外向人格评分是BD抑郁复发的影响因素,负性生活事件评分、童年创伤经历、神经质人格评分是BD抑郁躁狂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 青少年BD患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负性生活事件、童年创伤经历等社会、心理因素与BD复发关系密切。
2025年03期 v.52 764-76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 董敏;田博;
目的 探讨萨提亚家庭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缓解期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达到临床缓解期的双相情感障碍168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序列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健康教育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萨提亚家庭治疗。结果 以服药依从性为结局,区组×时间交互作用统计学显著,且与基线T0相比,研究组T1、T2时点依从性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依从性的改善效果具有长期性;萨提亚家庭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的健康教育相比,萨提亚家庭治疗显著提高了BD缓解期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且萨提亚家庭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实施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2025年03期 v.52 767-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 李婷;郑丽娜;张叶;王黎明;
目的 探究奥卡西平联合喹硫平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予以喹硫平治疗)和观察组(予以奥卡西平联合喹硫平治疗),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最终每组各45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度量表-双相障碍版(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everity scale-bipolar disorder version,CGI-BP)]、躁狂发作程度[躁狂量表(Bech-Rafaelsen Mania Rating Scale,BRMS)]、神经内分泌功能指标[血清甲状腺素(thyroid hormone,TH)、皮质醇(cortisol,Cor)、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认知功能[认知功能相关连线测试量表(cognitive function related trail making test,TMT)],以及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CGIBP评分、BRMS评分、TH、Cor、ACTH、TMT量表时间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TSH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卡西平联合喹硫平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症状,降低患者躁狂发作程度,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和认知功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2025年03期 v.52 772-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 张芳;秦英杰;杨超;
目的 探索童年创伤和内生化特异指标[血浆白介素-6(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在青少年抑郁症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另按2:1比例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IL-6、TNF-α、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CTQ-SF)评分的差异,分析抑郁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IL-6、TNF-α、CTQ-SF评分与抑郁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IL-6、TNF-α、CTQ-SF评分均为抑郁症风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预测抑郁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8、0.807、0.795,敏感度与特异度为86.6%和76.7%。将三者纳入预测模型,模型预测抑郁症的AUC及敏感度、特异度有所提升。重度抑郁组IL-6、TNF-α、CTQ-SF评分高于中度与轻度抑郁组(P<0.05),均与抑郁症严重程度正相关(r分别为0.615、0.640、0.523,P<0.05)。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三者间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7、0.650、0.552,P<0.05)。结论 CTQ-SF评分和血浆IL-6、TNF-α水平是青少年抑郁症危险因素,且与抑郁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抑郁症发生与评估抑郁症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且IL-6、TNF-α、CTQ-SF评分互呈正相关。
2025年03期 v.52 776-779+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 王晓明;宋雯;张华;王斌;
目的 探讨创伤经历、家庭环境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院精神科就诊的6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以及60例参加健康体检的青少年,比较抑郁组与正常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评估中文版家庭环境量表、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SF),并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童年创伤、家庭环境与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在主要照顾者、是否单亲家庭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年龄、学段、是否住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HAMD-17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庭环境量表中家庭关系、个人成长、系统维护评分均低于正常组,CTQ-SF量表情感忽视与虐待、躯体忽视与虐待评分高于正常组,(P<0.05),性虐待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抑郁组HAMD-17评分与家庭关系、个人成长、系统维护评分呈负相关,与情感忽视与虐待、躯体忽视与虐待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与情感忽视及虐待、躯体虐待等童年创伤以及家庭关系具有密切关联。
2025年03期 v.52 780-782+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 苏丽娟;冀紫阳;王清溪;王硕;卢欣欣;
目的 调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 共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2月15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调查自杀意念量表,根据有无自杀意念分组,调查并比较两组被试人口学资料、述情障碍、心理韧性等因素的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自杀意念相关因素。结果 156例患者中40例存在自杀意念;自杀意念组与无自杀意念组性别、病程、童年虐待经历、述情障碍评分、Beck绝望评分、心理韧性评分、社会支持评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年龄、单亲家庭、独生子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相关因素有童年虐待经历、述情障碍评分、Beck绝望评分、心理韧性评分、社会支持评分(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检出率高,童年虐待经历、述情障碍等会增加自杀意念风险,应注意预防。
2025年03期 v.52 783-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 蒋璐繁;李莹;孙红艳;李翠;
目的 研究基于沉思反应的中介作用探讨青少年抑郁症自我差异与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应用多样化问卷调查方式,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问卷、沉思反应量表对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80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沉思反应在青少年抑郁症自我差异与症状的中介效应。结果 自我差异对抑郁症状可直接影响,影响系数c为0.343;自我差异也对沉思反应有直接影响,影响系数a为0.255;沉思反应、自我差异进行平行中介回归,得到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a*b为0.111,中介效应占比为0.111/0.343=32.36%。结论 青少年自我差异可直接正向影响抑郁症症状的发生和加剧,也可通过沉思反应的中介效应影响抑郁症症状的发生。
2025年03期 v.52 787-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王文慧;任小忱;王悦;梁坤;
目的 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xitamin D3,25-(OH)D3]水平与儿童首发抑郁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抑郁症儿童为研究对象,符合纳排标准者共102例为研究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42)、中度组(n=33)和重度组(n=27)。再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不同病情程度间儿童血清25-(OH)D3、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binding protein,VDBP)及外周血微小RNA-124(MicroRNA 124,miR-124)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VDBP、miR-12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重度组比较,轻度组、中度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更高,VDBP、miR-124水平更低(均P<0.05);与中度组比较,轻度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更高,VDBP、miR-124水平更低(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血清VDBP及外周血miR-124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儿童首发抑郁症患儿血清25-(OH)D3水平较低,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可作为评估病情程度的辅助指标。
2025年03期 v.52 791-793+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 孙莹;回佳印;刘建新;倪珂;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动机性快感缺失接受心理动力性治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后对此类患者抑郁水平、自我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4年10月11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所选取对象均有明显的动机性情感缺失表现,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患者55例,给予心理动力性治疗;观察组患者55例,在心理动力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水平、动机性快感缺失水平、自我伤害和冲动水平、预后认知水平。结果 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贝克抑郁量表(Becker Depression Scale,BDI)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动机性快感缺失分量表(Motivational anhedonia scale,TEPS-ant)和消费性快感缺失分量表(Consumer anhedonia subscale,TEPS-con)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自我伤害量表评分及Barratt冲动量表(Barratt Impulse Scale-11,BIS-11)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自我接纳问卷(Self-acceptance questionnaire,SAQ)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动机性快感缺失患者接受心理动力性治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后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抑郁水平,改善患者动机性快感缺失程度,避免患者出现自我伤害行为,提升患者预后认知水平。
2025年03期 v.52 794-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 任瑞;于媛媛;王学斐;陶格斯;景兰;
目的 观察接纳承诺疗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心境状态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医院治疗的90例非自杀性自伤患者,2023年9月~2024年3月病例入组,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认知行为疗法组45例,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接纳承诺疗法联合组45例,给予患者接纳承诺疗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干预前、后给予患者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Assessment of Non-Suicidal Self-injury Behavior in Adolescents,ANSAQ)、POMS、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简版(Depressionanxiety-stress Scale,DASS-21)、接纳与行动问卷-Ⅱ(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Ⅱ,AAQ-Ⅱ)、认知融合问卷(Cognitive fusion questionnaire-fusion,CFQ-F)评价。结果 接纳承诺疗法联合组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ANSAQ、POMS、DASS-21、AAQ-Ⅱ、CFQ-F评分较认知行为疗法组低(P<0.05)。结论 接纳承诺疗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患者,可减少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改善心境,提升心理灵活性。
2025年03期 v.52 798-801+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 刘伟;马婕;齐文风;宋红静;严保平;张云淑;
目的 探究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EMDR对伴有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青少年抑郁症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伴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舍曲林组(58例,采用舍曲林治疗),联合组(62例,采用舍曲林联合EMD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干预效果。结果 联合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舍曲林组(P<0.05);两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后,联合组<舍曲林组(P<0.05)。两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分、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联合组>舍曲林组(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EMDR治疗可以促进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减轻NSSI严重程度,且不增加药物副反应的发生。
2025年03期 v.52 802-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 郭意群;鲁晓涵;冯媛媛;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团体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2月~2024年5月本院门诊病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10周的CBT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在干预10周后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中文版(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得分、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nventory of Subjective Life Quality,ISLQ)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0周后,两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0周后,两组CD-RISC评分、WCST中完成分类数和正确反应数及ISLQ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基线时和干预10周后WCST中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总应答数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 CBT团体心理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其认知功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2025年03期 v.52 807-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 李苗苗;王思为;王元;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3年6月纳入的95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及焦虑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anxiety rating scale,HAMD-17/HAMA)评分、综合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8周时两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生物反馈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能够提升临床疗效,减轻焦虑、抑郁情绪,且治疗相对安全。
2025年03期 v.52 811-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 史东辉;董萍;吴金姐;
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幸福感与心理弹性、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4年2月82名老年抑郁症患者为观察对象,设为观察组,纳入一般资料配对的80名无抑郁症的老年人,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GWB),分析观察组患者GWB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GWB量表担心健康、精力、生活满意、愉快心情、情感行为控制、松弛与紧张评分以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GWB评分与CD-RISC评分、GSES评分、SSRS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与SD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老年抑郁症患者幸福感水平较低,且与心理弹性、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正相关,与抑郁情绪负相关。
2025年03期 v.52 814-816+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庞天婷;赵利斌;孔晓琳;刘志;
目的 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舍曲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及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频rTMS)和观察组(低频rTMS联合舍曲林),均为5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分、脑电图波幅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相较于治疗前明显升高,HAMD评分明显下降,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电图中央区α波、额叶区α波、顶叶脑区θ波波幅相较于治疗前均升高,观察组脑电图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低频rTMS联合舍曲林可提高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负面情绪,调节脑电波活动情况,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5年03期 v.52 817-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 许珊珊;杨柳;刘祎;李小宁;李伟;贾俊栋;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老年痴呆伴发抑郁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5-HT)的影响。方法 观察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8例老年痴呆合并抑郁患者,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4例。均行老年痴呆基础疗法,对照组采用低频rTMS刺激联合多奈哌齐,观察组采用高频rTMS刺激联合多奈哌齐。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血清炎症因子、5-HT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HAMA、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HAMA和HAMD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MMSE、PSQI、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MMSE、PSQI、ADL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5-HT水平显著增加(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IL-2、IL-1水平较对照组更低,5-HT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低频rTMS刺激相比,高频rTMS刺激联合多奈哌齐对于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更佳。
2025年03期 v.52 821-824+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 杨大梅;杨柳;沈钦戈;李猛;田菁;周聪;王亚萍;崔健;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在2022年9月,通过问卷星进行横断面调查,用预先设计的问卷收集对象的社会人口学信息,采用患者健康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收集调查对象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用二元逻辑回归检验社会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与医务人员抑郁发作的因果关系。结果 455名调查对象中,获得有效调查问卷419份。结果显示有抑郁症状和无抑郁症状的医务人员在性别、工作科室、是否是一线工作人员、积极总分和支持利用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P<0.05)。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工作科室(综合科室OR=2.043,95%CI:1.018~4.099)、积极总分(OR=1.079,95%CI:1.040~1.120)是抑郁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OR=0.471,95%CI:0.236~0.942)、是否是一线工作人员(OR=0.438,95%CI:0.21~0.913)是抑郁状态的保护因素。结论 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我们要关注男性、综合科室、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为其提供恰当的心理援助。
2025年03期 v.52 825-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 刘丹;王海涛;白重阳;傅晓晴;张迪;刘晓燕;李林;
目的 调查失眠患者抑郁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02例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失眠患者抑郁情况,将SDS评分≥53分的患者归为抑郁组(n=80),SDS评分<53分的患者归为非抑郁组(n=122)。比较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基础资料信息及失眠严重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评分和简化版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Scale-16,DBAS-16)评分,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评估失眠患者抑郁的效能。结果 抑郁组女性患者占比及ISI评分高于非抑郁组,对失眠的担忧得分低于非抑郁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性别、ISI评分、对失眠的担忧均是影响失眠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证实,ISI评分、对失眠的担忧评分均可用于失眠患者抑郁评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1、0.697(P<0.05)。结论 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普遍较差,更易产生抑郁症状,且性别、ISI评分、对失眠的担忧均是影响失眠患者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
2025年03期 v.52 830-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 刘亚婷;李军;王敏;郑乃智;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的风险因素及与脑白质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0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63例,入院时完善头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生化等检查,收集年龄、性别等指标。入组2周时对患者进行随访,使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完成患者抑郁测试,将HAMD评分>17分为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组,HAMD评分≤17分为非PSD组,比较两组风险差异。根据患者的头MRI结果记录脑白质病变情况,分析脑白质病变与PSD的相关性。结果 (1)两组中女性、年龄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存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PSD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NIHSS评分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独立危险因素。(3)PSD组患者脑白质病变较非PSD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脑白质病变在两组间也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SD组患者的深部脑白质病变(Deep white matter lesions,WMLs)较非PSD组患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高龄、NIHSS评分高是急性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脑白质病变发生率及程度与PSD有关。
2025年03期 v.52 834-836+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 代淑芳;王真真;周文静;
目的 分析血清维生素D、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S100B水平预测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价值。方法 选取并调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PPD患者100例归为PPD组,另选取120例于我院同期分娩的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基础资料信息,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PD的影响因素,通过ROC分析血清维生素D_3 (25(OH)D_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S100B水平预测PPD的价值。结果 PPD组初产妇患者占比及S100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5(OH)D_3、BDN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初产妇、25(OH)D_3、BDNF、S100B是影响PPD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证实,血清25(OH)D_3、BDNF、S100B水平可用于PPD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4、0.855、0.776(P<0.05)。结论 PPD与初产妇及25(OH)D_3、BDNF、S100B水平密切相关,S100B水平高表达、25(OH)D_3、BDNF水平低表达是影响PPD的危险因素,对发生PP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5年03期 v.52 837-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 缪惠芝;徐添;马强;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心理资本、组织支持感与职业获益感现状,并分析前者在后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职业获益感问卷、组织支持感量表、心理资本问卷对345名医务人员进行测评。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 26.0和AMOS 24.0软件处理,使用Pearson分析相关性,并建立SEM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345名医务人员心理资本评分(105.68±6.59)分、组织支持感评分(42.49±4.28)分、职业获益感评分(106.63±7.59)分。医务人员职业获益感与组织支持感、心理资本之间互为正相关。心理资本在组织支持感与职业获益感之间具有17.35%的中介效应。结论 医务人员职业获益感处于中等水平,心理资本是医务人员组织支持感与职业获益感的中介变量,管理者应重视对医务人员的组织支持以提升其心理资本,并营造“磁性”医疗环境氛围,以增强职业获益感。
2025年03期 v.52 841-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 吴巧琪;褚怡铭;李莹;马征;王金龙;张维;覃小翠;
目的 研究医院女职工的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以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100例女职工的临床资料,依据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将女职工分为情绪正常组(HADS<7分,n=65)和焦虑抑郁组(HADS≥7分,n=35)。记录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工作压力各维度评分及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抑郁、焦虑情绪与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 焦虑抑郁组SDS、SAS评分高于情绪正常组(P<0.05);合并焦虑抑郁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行为反应评分高于情绪正常组(P<0.05);焦虑抑郁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低于情绪正常组,消极应对方式评分高于情绪正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抑郁、焦虑情绪与工作压力各维度、消极应对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结论 医院女职工的抑郁、焦虑情绪与工作压力、应对方式存在明显相关性,且工作压力越大,更倾向于消极应对的女职工易出现焦虑、抑郁,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2025年03期 v.52 846-848+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 褚薇;
目的 探讨酒精依赖患者认知功能、情感症状与攻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8年12月~2023年1月80例酒精依赖患者,调查其攻击行为,比较是否具有攻击行为患者认知功能、情感症状以及一般人口资料,多因素分析相关资料与酒精依赖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80例酒精依赖患者27例有攻击行为;是否具有攻击行为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焦虑、独居、教育年限、家庭收入、婚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抑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认知功能损害、焦虑、独居、教育年限<6年、家庭低收入是酒精依赖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酒精依赖患者攻击行为较为常见,认知功能损害,具有焦虑症状与其攻击行为发生具有密切关联。
2025年03期 v.52 849-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 班春霞;石文磊;高红艳;王毅;吴会敏;
目的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进行筛查,以了解其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是基于2023年对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研究中的横断面调查数据,于2023年3月~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嘉定区外冈镇随机抽取3个社区作为样本地区,对所有居住在该地区满6个月及以上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给予体格检查和常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共有2 609名社区老年人纳入研究,其中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810人,检出率为31.0%。3个年龄段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率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率增高,3组之间的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文化程度上,文盲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最高,而小学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相对较低,4组之间的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恶性肿瘤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明显高于未患恶性肿瘤的老年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患恶性肿瘤是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率较高,高龄、患恶性肿瘤的老年人较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应对该类老年人进行重点关注。
2025年03期 v.52 852-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 郑亚楠;胡蝶;
目的 为探讨大学生躯体变形现象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237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17.38%的大学生存在躯体变形现象,女大学生躯体变形现象高于男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21,P=0.022);(2)大学生躯体变形现象受喜欢与他人争论(P=0.038)、睡眠质量低(P<0.001)、易紧张(P=0.001)、学业压力大(P<0.001)、情绪压抑(P<0.001)、期望他人重视(P=0.019)、自评自我价值高(P=0.004)、担心他人负面评价(P<0.001)、暴饮暴食(P<0.001)9个因素影响。结论 部分大学生存在躯体变形现象,躯体变形现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宣传教育工作。
2025年03期 v.52 857-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 胡春梅;朱玺华;程垚;邵英泽;栗国强;高一帆;郭欣蕊;
目的 探讨曲唑酮联合哌唑嗪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2月~2024年3月80例PTSD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曲唑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曲唑酮联合哌唑嗪治疗。比较PTSD自评量表-市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汉密尔顿抑郁评分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结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PCL-C量表回避与麻木、创伤再体验、高警觉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17评分、HAMA评分、PSQI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唑酮联合哌唑嗪治疗PTSD能够减轻回避与麻木、创伤再体验等PTSD症状,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睡眠质量。
2025年03期 v.52 862-864+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刘德芳;白树新;梁汝沛;兰波;刘国勇;王德斌;孙文洁;袁索;李广玉;
目的 探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reatment,MECT)联合常规治疗对难治性强迫症(Refractory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ROC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ROC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n=43)和MECT组(常规治疗+MECT治疗,n=43),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MECT组90.70%vs对照组72.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1 d,两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8、12周,两组Y-BOCS评分、HAMD-17评分、HAMA评分均降低,且MECT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CT联合常规治疗在ROCD的疗效优于单独用药,可改善ROCD患者相关症状,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且不会产生额外的副作用。
2025年03期 v.52 865-86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 付林燕;覃柳叶;陈明;黄烨楷;姜美俊;孙春艳;李春燕;
目的 分析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发生肺血栓栓塞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并诊断肺栓塞的26名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同期住院的104名不存在肺血栓栓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60岁)、高D-二聚体(>500 mg/L)、高甘油三酯水平(>1.7 mmol/L)和高血压病史是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以上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χ~2=0.431,P=0.934)显示曲线拟合良好,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51(0.912~0.991),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力。结论 高龄(≥60岁)、高D-二聚体(>500 mg/L)、高甘油三酯水平(>1.7 mmol/L)和高血压病史是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用于临床对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提供指导。
2025年03期 v.52 869-873+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 莫朝霞;吴郁琼;王巧真;平鹏;顾玲琪;
目的 探讨早孕反应和睡眠质量与孕早期女性轻中度抑郁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2023年9月~2024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心理咨询门诊就诊的孕早期女性,根据PHQ-9量表结果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与早孕反应和睡眠质量与抑郁水平之间关联性,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睡眠质量与抑郁水平的曲线关系。结果 283名对象包括轻度抑郁204人,中度抑郁79人。两组间文化程度、早孕反应、婚姻情况、妊娠次数、分娩次数、睡眠质量和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型结果显示,与无早孕反应相比,轻微早孕反应(OR=2.62,95%CI 1.36~5.06;2.75,95%CI 1.41~5.39;2.84,95%CI1.41~5.72)和严重早孕反应(OR=4.01,95%CI 1.88~8.54;3.42,95%CI 1.56~7.48;3.44,95%CI1.52~7.82)在所有模型中都与中度抑郁的风险呈正相关;与睡眠质量很好的相比,其他所有睡眠状态在所有模型中都与中度抑郁的风险呈显著正相关(P<0.05)。曲线拟合结果表明,PSQI评分与中度抑郁水平呈线性的正向关联(P_(overall)<0.001,P_(nonlinearity)=0.420),9分以上时中度抑郁的风险随睡眠质量的变坏而增加。结论 在孕早期,早孕反应和睡眠质量与中度抑郁的风险显著相关;PSQI评分超过9分时,中度抑郁的风险显著增加。妇幼保健机构应对孕早期人群的早孕反应和睡眠质量进行早期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从而减少中度抑郁的发生。
2025年03期 v.52 874-877+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 陈园园;吴艳;吕发辉;
目的 基于分娩体验探讨初产妇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合肥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4年2月92例初产妇作为调查对象,根据PPD诊断结果划分为PPD组与非PPD组。对两组一般资料、分娩体验问卷(Childbirth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CEQ 2.0)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92例初产妇中22例确诊为PPD;两组产妇年龄、夫妻关系、丈夫陪伴、新生儿住院等资料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PD组CEQ问卷总分及安全感知、自我能力、专业支持、参与感等分数均低于非PPD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夫妻关系不佳、丈夫陪伴少、新生儿住院、自身能力低、安全感知差是PPD的影响因素。结论 分娩体验感差可增加初产妇PPD风险。
2025年03期 v.52 878-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马园园;郭彩萍;高阿妮;杨健;
目的 研究无痛分娩初产妇抑郁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21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本院170例无痛分娩初产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估无痛分娩初产妇抑郁状态,统计无痛分娩初产妇抑郁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对比不同因素对产妇抑郁情绪的影响,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因素和抑郁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中170例无痛分娩初产妇EPDS评分为(16.05±7.75)分,其中存在抑郁者122例(71.76%),无抑郁者48例(28.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分娩时段的无痛分娩初产妇,其抑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流产史(怀孕28周前流产)、文化水平、产妇健康状态、喂养方式、家庭月均收入水平、定期孕检、产科并发症、新生儿健康状况、意外妊娠情况、镇痛满意度的无痛分娩初产妇,其抑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有流产史、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产妇健康状态不好、喂养方式为奶粉或混合、家庭月均收入水平<10 000、未定期孕检、存在产科并发症、新生儿健康状况不好、意外妊娠、镇痛不满意均为无痛分娩初产妇抑郁情绪发生的高危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分娩初产妇抑郁发生率较高,相关发生因素复杂,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影响产妇产后恢复和新生儿喂养,可根据具体因素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
2025年03期 v.52 882-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 任兴蕊;刘洋;
目的 分析乳腺癌照护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2月~2024年2月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的家庭照护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结果将其分为焦虑抑郁组(n=33)、无焦虑抑郁组(n=67),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其家庭照护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名乳腺癌患者的家庭照护者中33例(33.00%)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两组家庭平均月收入、累积照护时间、病理分期以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平均月收入≤5000元、累积照护时间>6个月、病理分期为Ⅲ~Ⅳ期、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自费均为乳腺癌患者其家庭照护者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家庭照护者中焦虑抑郁发生风险较高,家庭平均月收入、累积照护时间、病理分期以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均为乳腺癌患者其家庭照护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2025年03期 v.52 886-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郑韦;杨荣;赵海艳;
目的 调查宫颈癌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1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 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将宫颈癌患者分为PTSD组(总分≥50分,n=26)和非PTSD组(总分<50分,n=84)。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评分,通过多因素分析宫颈癌患者PTSD的危险因素。结果 PTSD组FIGO分期为Ⅱ期患者占比及SDS评分、SAS评分、消极应对评分高于非PTSD组(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为Ⅱ期、SDS评分升高、SAS评分升高、消极应对评分升高是宫颈癌患者PTSD的危险因素,均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易发生PTSD,且FIGO分期为Ⅱ期、SDS评分、SAS评分、消极应对评分是宫颈癌患者PTSD的影响因素,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2025年03期 v.52 890-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李蕾;赵松伟;王丽萍;董东梅;
目的 分析失能老年患者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开封市人民医院180例失能老年患者,选取时间2022年1月~2024年1月,统计失能老年患者抑郁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对比不同因素对失能老年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并对失能老年患者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180例失能老年患者HAMD评分为(11.74±6.92)分,其中存在抑郁者130例(72.22%),无抑郁者50例(27.78%);失能老年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生活环境无关(P>0.05);失能老年患者抑郁的发生与既往病史、负性生活事件、文化水平、子女同居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婚姻状态、营养状况、睡眠质量有关(P<0.05);有既往病史、有负性生活事件、文化水平低、未与子女同居、家庭经济情况差、未婚或丧偶、营养状况差、睡眠质量差均为失能老年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的高危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失能老年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可根据具体因素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
2025年03期 v.52 894-896+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 郭园丽;李宝琪;杨璐;赵欣欣;周霜;马春明;
目的 调查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 DM)儿童焦虑情绪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3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T1 DM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调查患儿焦虑情绪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并建立和验证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86例患儿发生焦虑情绪21例,发生率为24.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β=0.962,95%CI=1.129-6.066,P=0.025)、血清尿酸(β=1.332,95%CI=1.506-9.523,P=0.005)及血清多巴胺(β=0.976,95%CI=1.284-5.482,P=0.008)是T1 DM患儿发生焦虑情绪的高危因素;父母应对方式量表评分(β=-0.837,95%CI=0.258-0.727,P=0.002)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β=-0.354,95%CI=0.521-0.946,P=0.020)是T1 DM患儿并发焦虑情绪的保护因素。T1 DM患儿并发焦虑情绪的风险回归模型为Y=0.962×(X1)-0.837×(X2)+1.332×(X3)+0.976×(X4)-0.354×(X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判断T1 DM患儿发生焦虑情绪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11(SE=0.082,95%CI=0.650-0.971,P=0.003),敏感度为0.800,特异度为0.727。结论 T1 DM患儿存在焦虑情绪风险,其发生与患儿父母婚姻状态、血清尿酸、血清多巴胺、父母应对方式量表评分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相关。
2025年03期 v.52 897-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 景青;张薇;丁玲玲;薛熙;
目的 探讨股骨头骨折患者康复期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术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随访术后8个月根据是否出现抑郁情绪分组,分为抑郁组(n=10)与无抑郁组(n=90)。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骨折原因、Pipkin骨折分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骨折愈合延迟]之间的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骨头骨折患者康复期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抑郁组文化程度低于无抑郁组,骨折愈合延迟率高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骨折愈合延迟率是股骨头骨折患者康复期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股骨头骨折患者康复期抑郁受文化程度、骨折愈合延迟率影响,临床应密切关注。
2025年03期 v.52 901-903+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张洁;曹雨京;陈娜;张峰波;
目的 调查前列腺癌术后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4年1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术后患者120例,调查患者术后抑郁状态,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各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12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抑郁者32例,占比为26.67%。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高(β=0.927,OR=2.529,P<0.001)、合并慢性病(β=0.982,OR=2.672,P=0.027)是前列腺癌术后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社会支持度高(β=-1.146,OR=0.318,P=0.014)和家庭关怀度高(β=-1.117,OR=0.327,P=0.015)是患者术后抑郁的保护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Y=0.927×K_1+0.982×K_2-1.146×K_4-1.117×K_5,结果显示该模型判断术后抑郁的AUC为0.886(SE=0.070,95%CI=0.749-0.998,P<0.001),敏感度为0.917,特异度为0.568。结论 前列腺癌术后具有较高的抑郁发作风险,术后抑郁的发生与肿瘤分期、慢性病情况、社会支持度及家庭关怀度相关,临床应引起重视。
2025年03期 v.52 904-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 张静;洪慧;孙琳琳;颜虹杰;
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对疾病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1年随访依据疾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80)、无复发组(n=40)。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食管癌患者复发的因素。结果 复发组肿瘤直径≥3 cm、有淋巴结转移、SDS评分≥53分,SAS评分≥50分的例数占比高于无复发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发组肿瘤直径≥3 cm、有淋巴结转移、SDS评分≥53分,SAS评分≥50分均为影响食管癌患者复发的因素(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肿瘤直接、淋巴结转移情况、焦虑、抑郁情绪与患者疾病复发关系密切,临床诊治时需进一步观察患者身体及心理健康,降低复发风险。
2025年03期 v.52 908-910+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 高秀梅;颜虹杰;林青;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并发抑郁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AMI患者纳入研究,入院后1周评估抑郁情况,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将患者分为抑郁组18例(HAMD≥8分)及无抑郁组42例(HAMD<8分)。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基线资料,通过ROC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抑郁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II)高于无抑郁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PSQI>11.983分、APACHE II>29.453分均是影响AMI患者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经过ROC分析证实,PSQI、APACHE II可单独用于预测AMI患者抑郁的发生,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1、0.813(P<0.05)。结论睡眠质量及生理健康均是影响AMI患者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2025年03期 v.52 911-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 王丽娜;周亚丽;王斌;
目的 探讨氟伏沙明对伴轻度抑郁的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82例帕金森病伴轻度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普拉克索联合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氟伏沙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帕金森病量表(Unified-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临床疗效、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的MoCA和MMSE分值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IGF-1水平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Cys-C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氟伏沙明用于帕金森病伴轻度抑郁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血清学指标,降低认知障碍,安全可靠。
2025年03期 v.52 915-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董丽丽;张丽杰;田中艳;刘晓佳;
目的 调查重症肺炎患儿家长需求、焦虑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家长200名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家长一般资料、中文版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危急重症患者家属需求量表评分。结果 重症肺炎患儿家长焦虑标准总评分为(58.01±4.03)分,患儿母亲焦虑评分高于患儿父亲(P<0.05);年龄>35岁家长焦虑评分低于年龄<25岁、25~35岁的家长(P<0.05);独生子女家长焦虑评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家长(P<0.05)。家长需求量表总分为(129.87±8.24)分,通过每个维度总均分比较,获得支持、病情保证的需求得分最高,其次是接近患儿和获取信息,而自身舒适的需求得分最低。经相关性分析显示:患儿家长焦虑与需求呈正相关(P<0.05);且病情保证、接近患儿、获取信息、获得支持维度与焦虑有相关性(P<0.05);自身舒适与焦虑无相关性(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儿家长需求、焦虑水平均较高,同时患儿家长焦虑与需求呈正相关。
2025年03期 v.52 919-92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 李蕾;马伟;张瑜;高岩;
目的 分析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患者术后负面情绪及睡眠、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22年12月~2023年8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手术的宫外孕患者10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采用艾司氯胺酮者54例为A组,术中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51例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负面情绪与睡眠情况、疼痛、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各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在时点因素、时点交互因素、组别因素(P<0.05);A组、B组术后3 d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24 h<术后12 h<术后6 h;术后6 h、12 h、24 h时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各维度PSQI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各维度生活简易量表(WHOQOL-BREF)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前、术后SAS、SDS评分差值、WHOQOL-BREF评分生理、心理、社会维度差值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宫外孕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采用艾司氯胺酮不会导致术后不良情绪与睡眠障碍的发生,且在短期内患者疼痛状况可得到明显缓解,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也较小。
2025年03期 v.52 922-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 李静静;吕璐;董蕾;刘玉瑰;崔红英;
目的 探讨给予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帕博利珠综合治疗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后对此类患者负面情绪、心理弹性水平及预后生活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21年10月~2023年5月114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n=57)帕博利珠综合治疗(帕博利珠联合顺铂注射液+紫杉醇白蛋白治疗)+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n=57)在此基础上联合帕罗西汀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心理弹性水平、预后生活水平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坚韧评分、乐观评分、自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ummary form of health survey,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接受帕博利珠综合治疗和心理干预的同时给予患者帕罗西汀可以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水平,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及预后生活水平。
2025年03期 v.52 927-930+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 管亚妹;纪侠;刘娜;祝丹丹;吴海燕;
目的 研究急诊眩晕患者焦虑情绪现状及结构式共情干预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0例急诊眩晕患者,采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the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7-item scale,GAD-7)进行焦虑情绪筛查,以GAD-7≥5分为焦虑症状阳性,将患者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急诊眩晕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对焦虑组患者采用结构式共情干预,比较干预前后GAD-7和应激(压力)反应问卷(stress response questionnaire,SRQ)得分变化。结果 200例患者共筛查出焦虑61例(30.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低、消极应对、眩晕障碍筛查量表(DHI-S)得分≥12分是急诊眩晕患者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干预前焦虑组GAD-7得分为(8.24±2.12)分,SRQ得分为(49.39±10.85)分,干预后焦虑组GAD-7得分为(5.77±1.46)分,SRQ得分为(38.43±8.17)分,干预后焦虑组GAD-7得分、SRQ均较干预前均降低(t=7.494、6.302,P<0.05)。结论 急诊眩晕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针对焦虑患者采用结构式共情干预可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应激。
2025年03期 v.52 931-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 闵春芳;汪文利;许慧;
目的 探讨文拉法辛治疗突发性耳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8月~2024年8月收治的104例突发性耳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增加放松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文拉法辛口服,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临床疗效、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神经肽Y(neuropeptide,NPY)水平、心理弹性评分、应对方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5-HT、NPY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心理弹性量表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积极应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文拉法辛治疗突发性耳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可以改善焦虑抑郁情绪,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提高睡眠和生活质量。
2025年03期 v.52 935-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 王玉环;代金玉;王玉慧;王娇娇;
目的 探讨前列腺良性增生合并肾结石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术后抑郁发作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94例前列腺良性增生合并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TURP术,术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抑郁程度,根据评分结果设为抑郁组[n=30,SDS评分(56.25±2.14)分]与未抑郁组[n=64,SDS评分(37.56±4.17)分]。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简明男性性功能量表(Brief Male Sexual Function Inventory,BMSFI)间的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列腺良性增生合并肾结石患者TURP术后抑郁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 抑郁组年龄≥6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人均月收入<3 000元占比及PSQI评分均高于未抑郁组,BMSFI评分低于未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人均月收入<3 000元、PSQI评分、BMSFI评分是前列腺良性增生合并肾结石患者TURP术后抑郁发作的危险因素,均有P<0.05。结论前列腺良性增生合并肾结石患者TURP术后抑郁发作受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PSQI评分、BMSFI评分影响,临床应密切关注。
2025年03期 v.52 939-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戴太铖;唐文艳;杜培培;
目的 研究慢性偏头痛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应用度洛西汀治疗的效果对其神经电生理指标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抽签法将2021年11月~2023年11月我科85例慢性偏头痛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分成2组,常规组42例行洛索洛芬钠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研究组43例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均予8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偏头痛情况、抑郁和焦虑评分、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神经电生理指标、神经功能相关因子和不良反应。结果 8周后研究组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低于常规组,血清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3-甲基-4羟苯乙二醇(3-methoxy-4-hydroxyphenylglycol,MHPG)和5-羟基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高于常规组,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和S-100β蛋白(S-100βprotein,S-100β)低于常规组,神经电生理P3b、P3a和N2波幅高于常规组,P3a和N2潜伏期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和P3b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慢性偏头痛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应用度洛西汀治疗后焦虑抑郁状态和偏头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还可显著调节其神经电生理指标和血清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2025年03期 v.52 94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 刘慧;柳莹;施海彬;
目的 分析肝癌介入术后癌因性疲乏与术前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8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癌症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肝癌介入术后癌因性疲乏与术前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结果 病程>3年、伴有术前焦虑、术前抑郁患者的CFS评分明显较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癌介入术后癌因性疲乏程度与其病程、术前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病程、伴有术前焦虑、术前抑郁均将影响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发生癌因性疲乏,且以上指标与肝癌介入术后癌因性疲乏程度呈正相关,临床诊治时可结合以上指标进一步筛查术后癌因性疲乏高危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2025年03期 v.52 948-950+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 徐晶晶;王飞凤;赵宇琦;
目的 探讨合理情绪疗法联合疼痛干预对肛周脓肿(perianal abscess,PA)手术患者术后自我压力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3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行PA手术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数模拟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49)和联合组(n=49),参照组行PA手术后常规干预和疼痛干预,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合理情绪疗法干预,干预时间均为2周。比较参照组与联合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1 d、3 d、5 d、7 d)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简明心境量表(Proifle of mood states,POMS)评分。结果 VAS评分时间、交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术后1 d、3 d、5 d、7 d的VAS评分结果均较参照组各时间点低(P<0.05);干预后联合组SPBS身体、经济、及情感维度评分较参照组低,POMS各项目劳累与恐慌情况,紧张、愤怒及压抑情绪,总评分均较干预前低,自尊感、精力状况较参照组高(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的疼痛干预,合理情绪疗法联合疼痛干预可有效下调PA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感,减轻自我感受负担及心理压力,该联合干预具备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2025年03期 v.52 951-954+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