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英杰;张芳;马燕娟;
目的 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水平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 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胃饥饿素(Ghrelin)、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 4,PDCD4)的相关性。方法 选定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就诊的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MATRICS公认认知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以MCCB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并分组,比较认知功能正常组(39例)、认知功能障碍组(21例)阳性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血清HMGB1、Ghrelin、PDCD4水平的差异,Pearson分析血清HMGB1、Ghrelin、PDCD4与MCCB评分、PA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MCCB评分、血清Ghrelin、PDCD4水平均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PANSS评分、血清HMGB1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血清HMGB1与MCCB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r值=-0.394),与PANSS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r值=0.405),血清Ghrelin、PDCD4与MCCB评分均呈正相关性(P均<0.05,r值=0.386、0.412),血清Ghrelin、PDCD4与PANSS评分均呈负相关性(P<0.05,r值=-0.392、-0.402)。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hrelin、PDCD4水平较低,血清HMGB1水平较高,血清HMGB1、Ghrelin、PDCD4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具有相关性。
2025年02期 v.52 364-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 胡承国;余万庆;何洲;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8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CD3~+、CD4~+、CD8~+水平,计算CD4~+/CD8~+,评估观察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分析T细胞亚群水平与PANSS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CD3~+、CD4~+水平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CD4~+/CD8~+与PANSS评分呈负相关,CD8~+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一定的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免疫功能失衡可能参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发展。
2025年02期 v.52 368-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 刘峻宏;杨从温;王玮巍;黄国平;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与言语性幻听及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0月~2024年6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有患者有无自杀意念分组,分为有自杀意念组(n=40)与无自杀意念组(n=60)。评估并比较两组Beck自杀意念量表(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BSSI)、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幻听分量表(The Psychotic Symptom Rating Scales-Auditory Hallucination Subscale,PSYRATS-AH)、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评分,另外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BSSI评分与PSYRATS-AH、FES-CV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有自杀意念组BSSI、PSYRATS-AH评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FES-CV评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BSSI评分与PSYRATS-AH评分呈正相关,与FES-CV评分呈负相关,且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与言语性幻听及家庭环境联系密切,临床应密切关注。
2025年02期 v.52 371-373+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 胡佳;孙志刚;常宁;杨晓玲;尚保华;曹爽;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其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纳入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2月,纳入本院126例精神分裂症为观察组,另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90名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性激素指标[催乳素(Prolactin,PRL)、雌二醇(Estradiol,E_2)、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另外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PANSS各因子评分及总分的相关性。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男、女性患者血清PRL、T水平均更高,血清E_2均更低(P<0.05);血清T水平与阴性因子评分呈正相关,血清E_2水平与PANSS总分呈负相关,且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T、E_2水平与精神症状联系密切,临床应密切监测。
2025年02期 v.52 374-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 陈静;黄书才;蔡磊;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认知功能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对2022年3月~2024年3月8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语义距离偏差与认知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根据认知功能分为实验组(伴有认知功能障碍,n=34)、对照组(不伴认知功能障碍,n=46)。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糖脂代谢指标,以认知功能评分为因变量,组间差异显著的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认知功能与一般资料、糖脂代谢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病程、教育年限、服药剂量、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差异显著(P<0.05),年龄、婚姻、性别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糖脂代谢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年限、病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液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是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论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FBG、TC、LDL-C等糖脂代谢指标与认知功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2025年02期 v.52 37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 周桂明;周石磊;邓敏;
目的 探讨5-羟色胺受体2A(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2A,5-HTR2A)rs6313基因表达与奥氮平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纳入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5-HTR2A rs6313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CC型、CT型、TT型组,比较治疗4周、8周时奥氮平血药浓度以及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结果 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5-HTR2A rs6313基因等位基因中CC型39例,CT型30例,TT型41例;CC型组治疗4周、8周时奥氮平血药浓度均显著高于TT型、CT型组(P<0.05),CT型显著高于TT型组(P<0.05);三组治疗前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CC型显著低于TT型、CT型组,CT型组显著低于TT型组(P<0.05)。结论 5-HTR2A rs6313位点基因突变可能降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血药浓度,影响临床疗效。
2025年02期 v.52 381-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 鲜晓华;李静;徐江华;黄奇;王明洪;陈思宇;
目的 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奥氮平治疗后的认知功能水平、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浓度。方法 选取南充市身心医院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奥氮平口服)和对照组(利培酮片口服)。于基线期、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评定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血清IGF-1浓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IGF-1浓度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4周、8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相比基线期显著增加,且研究组评分增加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GF-1浓度与奥氮平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MoCA评分均有正相关性(r=0.421和0.596,P均<0.05)。两组治疗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相比利培酮,奥氮平能更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可能是通过激活外源性IGF-1表达来发挥的。
2025年02期 v.52 384-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 刘旭;胡晓辉;王群;王玲;部瑜;于振剑;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奥氮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按抽签法分为维持组、减量组,各71例。均行MECT治疗,两组在MECT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奥氮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记录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分,并比较两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 β,S100β)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显著下降,减量组低于维持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增加,减量组高于维持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DNF水平升高,减量组高于维持组,S100β水平下降,减量组低于维持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ESS评分下降,减量组低于维持组(P<0.05)。结论 在MECT治疗基础上,缓慢减少奥氮平剂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认知功能,并且能够减轻脑损伤程度,恢复大脑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2025年02期 v.52 389-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 樊园媛;陈作为;王元;金怡欣;许俊峰;张新风;涂哲明;
目的 探讨阿戈美拉汀联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一项为期24周的开放性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83名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阿戈美拉汀(25 mg/天)联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随访评估在第2、4、8、16和24周进行。主要评估工具包括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重复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 实验组在SANS总分及其情感淡漠、言语贫乏、快感缺失/社交退缩等分量表上均显示显著的时间×组交互作用(P<0.001,P<0.01)。PANSS总分、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上也表现出类似的显著交互作用(P<0.01),CGI-E亦显示出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至第24周,实验组在RBANS得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在即时记忆和延迟记忆方面。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阿戈美拉汀联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2025年02期 v.52 394-400+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0K] - 刘雪松;朱文礼;任伟;宋传福;
目的 探讨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2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tACS真刺激,对照组采用tACS伪刺激。干预疗程为10次,刺激频率40 Hz,刺激部位是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及右侧顶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在基线、干预后即刻、随访时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同步听觉连续加法测试(PASAT)评分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MCCB中持续操作测验及连线测验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tACS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力和信息处理速度,且安全性高,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缺陷的潜在治疗方法。
2025年02期 v.52 401-404+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 刘晓华;徐梦莉;孔晓明;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氨磺必利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认知功能、短时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择取在我院就诊的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56例给予氨磺必利治疗,实验组56例给予氨磺必利和阿立哌唑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精神障碍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短时记忆功能、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即刻记忆、视觉空间结构、语言、注意、延迟记忆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图片、再认、背数、联想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氨磺必利联合阿立哌唑能够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认知功能及短时记忆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2025年02期 v.52 405-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 汪洁;张健;潘敏;
目的 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与氨磺必利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9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46例给予利培酮治疗,46例给予氨磺必利药物治疗,治疗六周后对比临床疗效,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各项评分,生活质量(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74)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PANSS评分和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氨磺必利组GQOLI-74各项评分均高于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氨磺必利、利培酮药物均可改善精神临床症状且治疗效果相当,但氨磺必利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小,安全性高于利培酮。
2025年02期 v.52 410-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 汪洁;张健;潘敏;
目的 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与氨磺必利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9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46例给予利培酮治疗,46例给予氨磺必利药物治疗,治疗六周后对比临床疗效,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各项评分,生活质量(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74)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PANSS评分和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氨磺必利组GQOLI-74各项评分均高于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氨磺必利、利培酮药物均可改善精神临床症状且治疗效果相当,但氨磺必利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小,安全性高于利培酮。
2025年02期 v.52 410-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 吴亚云;夏雪琴;张茹;杨亚男;赵慧;
目的 探讨自我角色认同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及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4年4月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编号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自我角色认同训练。比较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激越行为量表(Cohen-Mansfield agitation inventory,CMAI)。结果治疗后两组阴性、阳性以及精神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3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语言性激越行为、躯体(非)攻击行为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我角色认同训练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促进其精神症状的改善,并减少激越行为。
2025年02期 v.52 414-416+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 郑馨如;袁洪美;汪磊;
目的 探讨电解质及脂糖代谢对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QTc间期延长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3月~2024年2月我院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27例患者发生QTc间期延长,为延长组,53例无延长,为无延长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电解质及脂糖代谢情况,多因素分析其对QTc间期延长的影响。结果 两组药物服用情况、病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长组高血脂、高血糖患者比例高于无延长组,血钾浓度低于无延长组(P<0.05),两组血钙、血镁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两种药物、高血脂、高血糖、血钾浓度是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结论 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容易出现QTc间期延长这一异常心电改变,高血脂、血糖、低血钾等可能诱发QTc间期延长。
2025年02期 v.52 417-419+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 从痛快;周升生;潘苗;
目的 (1)对比双相障碍躁狂相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群特征的差异。(2)探究躁狂症状缓解后肠道菌群的改变。方法 纳入2019年10月~2021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36例双相障碍躁狂相住院患者为患者组,同期从住院患者非直系陪护家属中招募30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由精神科医生进行临床信息采集,运用Young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定躁狂严重程度,利用17项Hamilton抑郁量表(HRSD-17)评定抑郁严重程度。所有患者每周进行一次YMRS和HRSD-17评分,待YMRS<6且HRSD-17<7时,再次收集患者的大便样本。待样本收集完成后,使用Miseq测序仪并运用16S rDNA测序法进行肠道菌群测序分析。然后,采用QIIME2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患者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后肠道菌群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1)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患者肠道菌群丰度(P=0.047,P=0.040)和多样性(P=0.047,P=0.014)均高于与健康对照组。(2) LEfSe分析发现在治疗前后患者组共有71种差异显著的标志性物种,急性发作期患者组富集的菌群有35种,缓解期患者组富集的菌群有36种(LDA score>2,P<0.05),未发现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的菌群。结论 (1)本研究结果表明双相障碍躁狂相患者的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较对照组增加,可能与双相障碍躁狂相的发生有关。(2)经过治疗后,急性期和缓解期肠道菌群存在差异群落,可能为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相提供新的依据。
2025年02期 v.52 420-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9K] - 陈蓓;施剑;张芸;
目的 探究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患者自杀自伤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纳入2022年1月~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104例BPD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是否存在自伤自杀行为,分为自杀自伤组(46例)与未自杀自伤组(58例),对比分析两组人口学特征与临床特征,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生自杀自伤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自杀自伤组女性占比、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14-item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14)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中消极应对评分、家庭功能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评分、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_3)均高于未自杀自伤组(P<0.05);自杀自伤组SCSQ中积极应对评分低于未自杀自伤组(P<0.05);两组年龄、疾病首发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族自杀史、童年受虐待创伤史、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中,性别[2.042(1.180~3.535)]、HAMA-14评分[2.354(1.260~3.398)]、HAMD-24评分[2.469(1.231~4.952)]、SCSQ中积极应对评分[2.385(1.047~5.431)]、消极应对评分[2.524(1.153~1.153)]、FAD评分[1.992(1.029~3.856)]、FT_3[2.219(2.219~4.831)]均为BPD患者自杀自伤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性别、HAMA-14评分、HAMD-24评分、SCSQ中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评分、FAD评分、FT_3均为BPD患者自杀自伤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针对上述关键因素予以针对性干预。
2025年02期 v.52 426-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 苏婵;李荷花;郭伟坚;黄园园;李含秋;
目的 探索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临床资料与治疗前后糖脂变化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B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糖脂类指标,其中男女各78、37例。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精神病性症状、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抗抑郁药使用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HDL差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中治疗前后葡萄糖差值与情绪稳定剂使用(r=-0.40,P<0.01)呈负相关,糖化血清蛋白(GSP)差值与年龄(r=0.23,P=0.04)、病程(r=0.24,P=0.04)呈正相关。女性中治疗前后GSP差值与受教育年限(r=-0.40,P=0.01)呈负相关,糖化血红蛋白差值与抗抑郁药使用(r=-0.44,P<0.01)呈负相关,总胆固醇差值与受教育年限(r=0.36,P=0.03)呈正相关。结论 BD患者治疗前后的糖脂变化及相关因素存在性别差异。
2025年02期 v.52 431-433+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 于婷婷;王楠莲;段继明;杨桂娟;
目的 分析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复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5例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n=100)和未复发组(n=85)。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负性生活事件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复发组家族史、迅速停药、负性生活事件评分>80分、合并睡眠障碍、合并焦虑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家族史、迅速停药、负性生活事件评分>80分、合并睡眠障碍、合并焦虑症均为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家族史、迅速停药、负性生活事件评分>80分、合并睡眠障碍、合并焦虑症,临床诊治时需结合以上指标进一步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降低患者复发风险。
2025年02期 v.52 434-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 陈延会;张富松;肖合印;李长路;段陪敏;
目的 探讨丙戊酸镁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1年2月~2023年2月88例BD躁狂发作患者,抛硬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丙戊酸镁,观察组44例给予丙戊酸镁联合喹硫平。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清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大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杨氏躁狂评分(Young manic rating scale,YMRS)均明显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上升、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镁联合喹硫平治疗能够有效降低BD躁狂发作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升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5年02期 v.52 438-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 侯建春;孙妍;陈薇;
目的 分析不同抑郁障碍程度患者性激素、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表达水平及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孤啡肽(orphanin FQ,OFQ)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2023年11月于医院治疗的124例抑郁障碍患者记为抑郁障碍组。选择同时期于本院体检的124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组,检测两组受试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5-HT、CRP、血浆OFQ水平,比较两组男性、女性E2、T水平;比较两组CRP、OFQ、5-HT水平;比较不同抑郁程度患者OFQ、5-HT表达水平;分析抑郁症患者OFQ、5-HT表达水平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抑郁障碍组E2、T、5-HT水平较健康组低(P<0.05),CRP、OFQ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重度抑郁患者5-HT水平较轻度抑郁及中度抑郁低(P<0.05),OFQ表达水平较轻度抑郁及中度抑郁高(P<0.05);中度抑郁患者5-HT水平较轻度抑郁低(P<0.05),OFQ表达水平较轻度抑郁高(P<0.05);抑郁障碍患者5-HT、E2、T表达水平与抑郁程度呈负相关(P<0.05),OFQ表达水平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E2、T、5-HT水平在抑郁症患者机体中低表达,CRP、OFQ水平呈高表达,5-HT、E2、T与抑郁程度呈负相关,OFQ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
2025年02期 v.52 441-44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 汤思尧;黎家鸿;刘立力;陈熔宁;李雪果;赵静波;
目的 探索新冠肺炎疫情后大学生的焦虑-抑郁-失眠症状网络。方法 对来自广东省22所高校的86 767名大学生使用抑郁症状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aire-9 items,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7-item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GAD-7)和青少年失眠自评量表(Adolescent Self-Rated Insomnia Scale,YSIS)分别收集抑郁、焦虑和失眠症状数据,并进行网络分析。结果 网络显示疲劳、静坐不能精神运动性改变是疾病网络的高强度中心性的症状,自杀意念、疲劳、疲乏、害怕、精神运动性改变是抑郁-焦虑-失眠症状共病网络结构中的桥接症状。结论 疲劳、静坐不能、精神运动性改变和自杀意念、疲劳、疲乏、害怕、精神运动性改变可能是有效干预青少年抑郁、焦虑、失眠的靶点症状。
2025年02期 v.52 445-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 何良辉;朱国辉;葛茂宏;饶刚;吴亚平;刘明坤;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执行功能和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自杀的关系,并利用MDD患者的执行功能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开发自杀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51名MDD自杀者,55名MDD非自杀者和100名健康对照者。执行功能采用N-BACK任务、情感转移任务(Affective shifting task,AST)、爱德华州赌博任务(Iowa gambling task,IGT)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三组执行功能差异。利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分类算法构建预测模型,将预测性能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进行比较,局部解释技术评估特征的相对重要性。结果 三组在更新功能(P<0.001)、抑制功能(P=0.009)、转移功能(P<0.001)及决策功能(P<0.001)存在组间差异。MDD自杀组在抑制功能(P=0.013)和转移功能(P=0.023)比MDD非自杀组更差。利用综合数据构建了一个性能更优的自杀预测模型,执行功能可以提高预测模型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F1分数及曲线下面积。结论 本研究发现执行功能是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在预测自杀企图的模型中,利用综合的数据可以提高模型分类性能。可解释的模型能提高预测结果可信度,有助于早期干预。
2025年02期 v.52 451-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 赵付岳;蔡菡;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睡眠觉醒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2年2月~2024年3月85例抑郁症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睡眠脑电图仪记录睡眠觉醒参数,比较是否具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睡眠觉醒参数,Spearman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ōMMSE评分与睡眠觉醒参数的相关性。结果85例抑郁症患者中27例具有认知障碍,均为轻度;认知障碍组MMSE评分、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快速眼动睡眠期(Rapid eye movement,REM)显著低于无认知障碍组,认知障碍组睡眠潜伏期(Sleep onset latency,SOL)、觉醒次数与时间均高于无认知障碍组(P<0.05);Spearman分析显示,认知障碍组MMSE评分与TST、SE、REM正相关,与SOL、觉醒次数与时间负相关(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容易发生认知障碍,合并认知障碍患者睡眠时间更短,觉醒时间与次数更多,且睡眠觉醒参数与认知功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2025年02期 v.52 456-458+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 张正萍;曹爱爱;戴夏鼎;
目的 调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4年6月共11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Barratt冲动量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生活事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S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1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SA占比20.90%;单因素分析显示SA与无SA患者在性别、父母最高学历、合并焦虑、童年虐待经历、冲动评分、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负性生活事件评分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焦虑、童年虐待经历、冲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负性生活事件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S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焦虑、童年虐待经历、冲动、非自杀性自伤、负性生活事件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SA的影响因素,应加强筛查并关注重点人群,早期识别自杀风险。
2025年02期 v.52 459-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 刘陈;陈芳;潘智明;许宝华;韦念;李婷婷;谭兴艳;
目的 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Computerized Cognitive Remediation Therapy,CCRT)对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采样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3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4例NSSI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CCRT。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自伤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NSSI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加上CCRT,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减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能帮助抑郁青少年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促进疾病康复。
2025年02期 v.52 463-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 周莉萍;葛维;甘雪;赵俊平;安颖奇;孙淑红;李鑫;
目的 进行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两侧额叶CT诊断分析,探讨青少年抑郁症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 以2021年5月~2024年7月15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颅脑CT检查,纳入一般资料配对的50例一般人群的颅脑CT资料,分别设抑郁症组以及正常组。比较两组两侧额叶CT值,比较抑郁症组不同抑郁程度、年龄、性别、病程、学习阶段、抑郁症家族史患者两侧额叶CT值,分析临床特征与额叶CT值的相关性。结果 抑郁症组左侧额叶CT均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右侧额叶CT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抑郁组左侧额叶CT值低于轻中度组,病程≥3年组左侧额叶CT值低于病程<3年组(P<0.05),不同年龄、性别、学习阶段、抑郁症家族史左侧额叶CT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抑郁程度、病程、年龄、性别、学习阶段、抑郁症家族史右侧额叶CT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抑郁评分、病程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左侧额叶CT值具有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左侧额叶改变较右侧明显,表现为CT值下降,且病程越长、抑郁情绪越严重的患者左侧额叶结构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
2025年02期 v.52 467-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 刘希凌;张燕红;高颖;袁雪娇;沈冲;
目的 探究预先适应过程模型(Precaution Adoption Process Model,PAPM)和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的联合应用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住院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干预,实验组实施基于PAPM的CBT个体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入组时运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second edition,AAQ-Ⅱ)、认知融合问卷(Cognitive Fusion Questionnaire,CFQ)予以评定,在干预结束后再次予以评估。结果 实验组在干预后的抑郁、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认知融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心理灵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PAPM的CBT个体心理干预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对提高患者的心理灵活性具有良好效果。对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与长期心理功能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2025年02期 v.52 471-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 张阳;郝正玮;李海娜;李雪;高健;
目的 探讨运动引导想象训练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运动引导想象训练联合帕罗西汀治疗,40例)和对照组(常规心理疗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40例)。记录两组汉密尔顿抑郁-17(Hamilton depression-17,HAMD-17)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和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缺损评定量表(Scale of Social Function Deficit-mantal Disorders,SSFD-MD)评分,检测两组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雌激素(Estrogen,E2)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HAMD-17评分、PSQ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数据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SSFD-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数据高(P<0.05);治疗后两组CO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E2水平显著上升,且观察组COR水平数据更低,E2水平数据更高(P<0.05)。结论 运动引导想象训练联合帕罗西汀能有效缓解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提高其社会功能,调节血清COR、E2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25年02期 v.52 475-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 陈泰忠;沈云云;盛旋莲;陈和平;刘赟;周晓琴;储文革;
目的 探讨青少年儿童期创伤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社会支持、睡眠质量的中介效应。方法于2021年1月~2022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某一中学20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青少年亚健康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Scale,PSQI)、童年创伤量表(Childhood trauma scale,CTQ)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社会支持、睡眠质量在青少年儿童期创伤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儿童期创伤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呈正相关(P<0.05),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5),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P<0.05),社会支持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呈负相关(P<0.05),睡眠质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呈正相关(P<0.05);社会支持、睡眠质量在青少年儿童期创伤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4.20%,睡眠质量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3.50%。结论 儿童期创伤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支持、睡眠质量在青少年儿童期创伤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2025年02期 v.52 479-483+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 周明婉;张鸿鹤;
目的 探究家庭环境、神经质人格对儿童青少年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以期为改善儿童青少年焦虑情绪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就诊于厦门市仙岳医院的儿童青少年患者540名,要求儿童青少年患者在我院心理测评中心同时完成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艾森克人格问卷(青少年版),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娱乐性因子(F=5.06,P<0.05,R=0.10,ΔR~2=0.01)、组织性因子(F=21.02,P<0.05,R=0.20,ΔR~2=0.04)和控制性因子(F=8.46,P<0.05,R=0.12,ΔR~2=0.01)均可负性预测儿童焦虑情绪,神经质(F=370.38,P<0.05,R=0.64,ΔR~2=0.41)可正向预测儿童焦虑情绪。(2)神经质在组织性因子与儿童焦虑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38.37%;神经质在控制性因子与儿童焦虑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43.12%。结论 高娱乐性、高组织性和高控制性的家庭环境可降低儿童青少年患者的焦虑情绪水平,组织性家庭环境可通过神经质影响儿童青少年患者的焦虑情绪水平,控制性家庭环境可通过神经质影响儿童青少年患者的焦虑情绪水平。
2025年02期 v.52 484-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 张彦芳;王贝贝;王雪丽;赵庆;廖立夏;赵梦姿;王佛;张少华;
目的 分析感统训练联合饮食行为疗法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感统训练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饮食行为疗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Scale,ABC)评分、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指标[综合反应控制商数(comprehensive response control quotient,FRCQ)、综合注意力商数(comprehensive attention quotient,FAQ)]、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症状分级父母评定量(symptom grading parent rating scale,ADHD-RS-Ⅳ)评分、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评定量表(PedsQL)以及干预后食物摄入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ABC评分均下降,观察组AB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IVA-CPT指标均升高,观察组IVA-CPT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ADHD-RS-Ⅳ评分均下降,观察组ADHD-RS-Ⅳ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类食物摄入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感统训练基础上联合饮食行为疗法可显著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交流、自理等能力,改善其注意力缺陷等临床症状及食物摄入情况。
2025年02期 v.52 489-492+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 田兰君;何凡;田博;贾艳滨;叶敏捷;郑毅;
目的 探索慧之素B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使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性试验,分别在基线期、治疗2周和8周时使用ADHD评定量表-Ⅳ(父母版)和临床总体印象评定量表(CGI)评估疗效。同时在基线期和8周末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共有61名儿童参加本次研究,52名儿童完成了8周访视。52名儿童的年龄范围在6~13岁,平均8.73±2.069岁。根据方差分析结果,使用慧之素B不同时间对于ADHD评定量表-Ⅳ:父母版总分、注意缺陷分和多动冲动分均有显著的影响(F=26.232,P<0.001;F=26.408,P<0.001;F=13.802,P<0.001),Bonferroni事后分析多重均数比较结果均显示,使用2周显著优于基线期,使用8周显著优于基线期和使用2周。CGI量表观察到使用慧之素B不同时间对CGI评分有显著不同影响,F=37.271,P<0.001,使用2周后分数显著低于基线期,使用8周时,显著低于基线期和使用2周。疗效总评显示,使用8周相比使用2周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P<0.001)。52例样本中各项检查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躯体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改变,没有病例报告不良反应。结论 对存在ADHD问题的儿童使用慧之素B后,显示出积极的效果,安全性高没有其他副作用。
2025年02期 v.52 493-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 张晓明;杨德才;鲍文琛;陈伟;余娟;胡婷;苏鹏;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对睡眠障碍患者负面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2月~2024年6月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主要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VR治疗,5次/周,共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所有患者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负面情绪状况,利用心肺耦合睡眠质量评估便携设备CPC评估睡眠状况。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后,试验组焦虑、抑郁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睡眠质量改善更为明显。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VR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睡眠障碍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睡眠质量。
2025年02期 v.52 497-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 张继涛;张宣;王东娜;孙红杰;邹振民;李学灵;魏新贞;朱永鑫;闫泽赢;张春长;
目的 分析正念减压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障碍伴失眠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8例广泛性焦虑障碍伴失眠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认知行为疗法,n=59)及观察组(正念减压联合认知行为疗法,n=59)。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负面情绪相关评分、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2%,与对照组83.05%相比明显升高(P<0.05);干预后两组睡眠质量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降低,且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负面情绪相关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降低,且观察组负面情绪相关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升高,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念减压与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伴失眠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功能缺陷。
2025年02期 v.52 501-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张珺;刘晓亲;许嗣漪;
目的 统计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焦虑抑郁情况,并分析焦虑、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上海市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岗在职1600例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用贝克焦虑问卷(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贝克抑郁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Ⅱ,BDI-Ⅱ)量表分别评估工作人员焦虑、抑郁情况,并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工作人员BAI、BDI得分,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焦虑抑郁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1600人,其中女性1330人,占83.12%,男性270人,占16.88%;年龄21~55岁;BAI量表总分(17.49±3.37)分,BDI量表总分(16.38±2.63)分。男性、年龄31~40岁、本科及以下、丧偶、临床医师(西医全科)、工作年限>10年、收入<6万元、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BAI、BDI得分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男性、本科及以下、丧偶、年收入6万元及以下、身体健康状况较差为上海市社区卫生中心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存在焦虑、抑郁情况,男性、本科及以下、丧偶、年收入6万元及以下、身体健康状况较差为上海市社区卫生中心工作人员焦虑抑郁的风险因素。
2025年02期 v.52 505-509+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 杨荣;晏红伟;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90例围绝经期女性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分分为抑郁组55例(HAMD≥8分)与非抑郁组35例(HAMD<8分)。收集研究对象基线资料,通过ROC曲线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绝经期女性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抑郁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s-ⅡChinese Version,FACESⅡ-CV)、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分低于非抑郁组,改良Kupperman指数高于非抑郁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FACESⅡ-CV评分<63.176分、GWB评分<73.698分、SSRS评分<31.889分、改良Kupperman指数评分>19.393分是影响围绝经期女性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经过ROC分析证实,FACESⅡ-CV评分、GWB评分、SSRS评分、改良Kupperman指数评分可用于预测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的发生,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0.743、0.773、0.862(P<0.05)。结论FACESⅡ-CV评分、GWB评分、SSRS评分、改良Kupperman指数评分是影响围绝经期女性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可对围绝经期女性抑郁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2期 v.52 510-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 李静;王平;
目的 进行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并发产后抑郁的随访观察并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GDM患者纳入研究,于患者产后6周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分分为抑郁组24例(HAMD≥8分)与非抑郁组76例(HAMD<8分)。记录GDM患者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较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DM患者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GDM患者中,产后6周有24例(24.00%)发生抑郁,其中轻度抑郁13例(54.17%),中度抑郁8例(33.33%),重度抑郁3例(12.50%);抑郁组夫妻关系、新生儿性别不符合期待、产后睡眠障碍、新生儿患有疾病与非抑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夫妻关系差、新生儿性别不符合期待、产后睡眠障碍、新生儿患有疾病是GDM患者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夫妻关系差、新生儿性别不符合期待、产后睡眠障碍、新生儿患有疾病是GDM患者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可对患者产后抑郁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2期 v.52 515-517+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 鲁会红;李洋;李伟伟;娄娟;
目的 调查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分析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妊娠结局。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估产后6周时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情况,EPDS≥13分者为抑郁组,EPDS<13者为无抑郁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5.22%(14/92),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7.39%(16/92)。Logistic多因素模型分析显示,高血压家族史、不良妊娠结局、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产后抑郁的高危因素,血清5-羟色胺(5-HT)与血清雌二醇(E2)是产后抑郁的保护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判断产后抑郁的曲线下面积为0.853(SE=0.051,95%CI=0.752-0.953,P<0.001),敏感度为0.917,特异度为0.690。结论 高血压家族史、不良妊娠结局、血清hs-CRP、5-HT、E2及Hcy水平是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
2025年02期 v.52 518-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 高瑞;王蕊;高燕云;
目的 调查稽留流产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100例稽留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并将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纳入情绪障碍组,其余患者纳入正常组。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稽留流产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稽留流产患者的SAS评分为(62.94±6.51)分,SDS评分为(58.11±6.93)分,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共59例。情绪障碍组年龄、婚龄≥5年患者占比、流产次数≥2次患者占比、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患者占比显著高于正常组,大专及以上患者占比、社会支持评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龄、流产次数、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评分是稽留流产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稽留流产患者易发生焦虑、抑郁,且与年龄、文化程度、婚龄、流产次数、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水平有关。
2025年02期 v.52 523-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 李健;王阔;左晓晓;
目的 探索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在全面发育迟缓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3年12月期间103例全面发育迟缓患儿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为刺激组和统合组。刺激组51例给予经颅磁刺激,统合组52例在此基础上增加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发育商、本体感觉、肌张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统合组治疗3个月后各项发育商数、触觉功能、本体感觉、前庭失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刺激组;上下肢肌张力评分低于刺激组(P<0.05)。结论 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可改善全面发育迟缓患儿本体感觉,调节发育商水平,改善肌张力与日常生活能力。
2025年02期 v.52 527-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 戎凯;陶丽;李乐;
目的 调查iRoot BP Plus乳牙活髓切断术患儿精神心理状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取2021年3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行iRoot BP Plus乳牙活髓切断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评估患儿精神心理状态,记录牙科焦虑发生率。采用Logistic多因素模型分析影响牙科焦虑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分析其判断价值。结果 102例患儿中98例完成问卷调查,24例发生牙科焦虑症,发生率为24.4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属文化程度(β=-0.263,95%CI=0.628-0.942,P=0.011)、睡眠质量(β=-0.538,95%CI=0.397-0.859,P=0.006)、中文版家庭环境量表(FES-CV)评分(β=-0.354,95%CI=0.515-0.956,P=0.025)是患儿发生牙科焦虑的保护因素,患牙疼痛(β=0.883,95%CI=1.659-3.521,P<0.001)是患儿发生牙科焦虑的危险因素。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公式。ROC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判断患儿发生牙科焦虑症的AUC为0.805(SE=0.086,95%CI=0.637-0.973,P=0.001),敏感度为0.833,特异度为0.760。结论 iRoot BP Plus乳牙活髓切断术患儿存在牙科焦虑症风险,其发生与患儿家属文化程度、睡眠质量、FES-CV评分及患牙疼痛水平相关。
2025年02期 v.52 531-534+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 李迎欣;钱佳莉;王凡;卢君;
目的 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家属应用情绪行为的理性重构疗法对不良情绪、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3月~2024年2月期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9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家属纳入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基础组45例给予常规干预措施,研究组45例在此基础上增加情绪行为的理性重构疗法。对比两组患儿家属不良情绪、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值均低于基础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面对分值高于基础组,回避、屈服分值均低于基础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采取的积极行动、看待现实及未来的态度、同他人维度的亲密关系分值均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 情绪行为的理性重构疗法联合常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家属不良情绪,改善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
2025年02期 v.52 535-538+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 孙舒寒;王延梅;岳二丽;
目的 探讨儿童错颌畸形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7月~2023年7月共120例儿童错颌畸形患者,调查患儿牙科焦虑症发生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设牙科焦虑症组与正常组。比较两组患儿主要照顾者、性格特点、特质焦虑等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牙科焦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患儿42例具有牙科焦虑症,牙科焦虑症发生率35.00%,两组主要照顾者、性格、居住地、父母最高学历、特质焦虑、心理弹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主要照顾者为祖父母、性格内向、特质焦虑高水平、心理弹性低水平是儿童错颌畸形患儿牙科焦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儿童错颌畸形患者中牙科焦虑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并且牙科焦虑症与主要照顾者、性格、居住地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2025年02期 v.52 539-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 吉晓霞;王康娃;刘孟顺;游咏;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开展心理治疗与功能锻炼对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 采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时段病例资料展开研究,入选对象为医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共计纳入40例,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组,划分为对照组(实行常规干预)与观察组(实行心理治疗联合功能锻炼),各组纳入20例;观察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心理弹性、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降低,其中观察组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分均升高,其中观察组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均呈不同程度升幅,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幅更大(P<0.05)。结论 心理治疗和功能锻炼实施于脑梗塞患者,可显著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弹性,同时促进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全面改善其生活质量。
2025年02期 v.52 543-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 唐文艳;杜培培;戴太铖;
目的 探究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米氮平治疗对帕金森症状、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97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15 mg米氮平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30 mg米氮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抑郁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24,HAMD-24)、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帕金森症状: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mson's disease rating seale,UPDRS)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HAMD、UPDRS、MADR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 mg米氮平用于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治疗,可有效缓解帕金森症状、减低抑郁情绪表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2期 v.52 547-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 李玲;邵军;
目的 研究正念认知疗法联合帕罗西汀用于结直肠癌复发伴抑郁患者的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癌痛和自我怜悯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结直肠癌复发伴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行正念认知疗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42例,行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后癌痛、自我怜悯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悯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认知疗法联合帕罗西汀用于结直肠癌复发伴抑郁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减轻癌痛,改善自我怜悯水平,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025年02期 v.52 551-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 韩榛;李科;邬洋;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老年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3年7月31日期间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CR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干预+正念减压疗法,n=40)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n=40)两组。对比两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生存质量、疾病应对方式的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8周后,观察组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和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核心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对老年CRC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睡眠状况具有改善作用,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积极应对疾病的能力。
2025年02期 v.52 555-558+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项华;汪彬;陈冠峰;程波;邱大胜;
目的 分析影响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4年7月于本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且术后尿失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分为抑郁组(n=37,≥17分)和未抑郁组(n=43,<17分)。收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患者年龄、职业状态、家庭月收入、受教育程度、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分、支持性照护需求调查简表(Supportive Care Needs Survey,SCNS-SF)评分、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职业状态、家庭月收入、受教育程度、SSRS评分、SCNS-SF评分、SES评分均是影响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患者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抑郁发生受年龄、职业状态、家庭月收入、受教育程度、SSRS评分、SCNS-SF评分、SES评分等因素的影响。
2025年02期 v.52 559-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陈娜;张超;黄意乔;刘志飞;
目的 分析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出现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接受诊治的80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术。依据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为抑郁组(n=32)和非抑郁组(n=48)。比较两组基础资料信息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分,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SSRS评分预测膀胱癌患者术后抑郁的效能。结果 抑郁组女性患者、回肠膀胱术及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非抑郁组,SSRS评分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性别、尿流改道术方式、SSRS评分较低均是影响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证实,SSRS评分可用于膀胱癌患者术后抑郁的评估,曲线下面积为0.869(P<0.05)。结论 性别、尿流改道术方式、SSRS评分较低均是影响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2025年02期 v.52 563-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 李雪;李强;
目的 探讨女性乳腺癌根治术前负性情绪对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9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3 d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结果分为睡眠正常组(n=75)与睡眠障碍组(n=20)。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族史、职业、居住地、肿瘤原发灶、病理淋巴结和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 staging system,TNM)分期、发病部位、是否绝经]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间的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 睡眠正常组相比睡眠障碍组,SDS评分、S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DS评分、SAS评分是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均有P<0.05。结论 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睡眠质量受SDS评分、SAS评分影响,临床应予以密切关注。
2025年02期 v.52 567-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 缪元秀;曹广菊;姜自如;徐传萍;刘敬芹;薛艳妮;陈真云;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度及心理痛苦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心理痛苦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DT)、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2022年1月-2024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的150例宫颈癌患者抑郁、心理痛苦、基础信息和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评估,以皮尔逊相关检验抑郁状态和其心理痛苦与社会支持情况间的相关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HAMD处于中等偏上水平,DT和社会支持利用度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肿瘤分期、支付方式、家庭月收入和婚姻情况的患者之间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转移情况、文化水平和年龄的患者之间的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得,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心理痛苦与其社会支持情况呈负相关,与其抑郁状态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和抑郁状态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知,高DT、高年龄、发生转移是其产生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而高文化水平和高社会支持是预防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该状态与患者社会支持度和心理痛苦程度等相关,重视心理痛苦的干预,帮助其改善社会支持利用情况将有利于抑郁情况的缓解。
2025年02期 v.52 571-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 毛明华;魏秋蕊;刘国娟;卢冬喜;朱娜;
目的 研究接触-介绍-沟通-询问-回答-离开(connect introduce communicate ask respond exit,CICARE)沟通模式联合肺康复训练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稳定期COPD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开展回顾性对比研究。根据管理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6,行CICARE沟通模式+肺康复训练)和对照组(n=36,行常规健康教育+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效果,记录干预前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用力肺活量、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及6 min步行距离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且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ICARE沟通模式与肺康复训练用于稳定期COPD合并抑郁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2025年02期 v.52 575-578+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 张晓燕;原建华;
目的 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对其血压控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2021年5月~2023年5月间就诊于我院的1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其是否合并抑郁、焦虑状态进行分组,比较两组基础资料、血清Hcy水平、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以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血清Hcy水平和生活质量与抑郁、焦虑状态间的相关性,分析抑郁、焦虑情绪对其血清Hcy水平、生活质量和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结果 115例患者中,伴抑郁或(和)焦虑状态者42例,为合并组,无抑郁、焦虑状态者73例,为单纯组。两组文化水平、性别、喝酒史、病程、吸烟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组血压控制情况好于合并组,GAD-7焦虑量表评分、血清Hcy和PHQ-9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合并组,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功能和生理职能评分高于合并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GAD-7评分、PHQ-9评分与其血清Hcy和血压控制情况呈正相关,与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功能和生理职能评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焦虑状态与血清Hcy、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相关,临床或可通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血压控制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025年02期 v.52 579-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苏敏;师宾芬;韩慧娟;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睡眠质量、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1月期间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对我在院接受治疗的540例冠心病患者心理情况和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睡眠质量、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502例冠心病患者中有23.00%存在焦虑情绪,有31.00%存在抑郁情绪;单因素分析显示,月收入、付费方式、合并患有慢性病、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的各组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患病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低月收入、患有慢性病、自费/城镇医保是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冠心病合并单独焦虑障碍和单独抑郁障碍与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高风险相关(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具有显著相关性。
2025年02期 v.52 583-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 李波;邓静静;李文涛;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1年8月~2023年7月10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抑郁情绪评估,将≥53分的患者设为抑郁组,<53分设为无抑郁组,比较两组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l medial thickness,CIMT)等疾病相关资料以及年龄、学历等基础资料,分析抑郁情绪影响因素。结果 10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28例检出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7.45%;两组患者AASI、CIMT、颈内动脉末端平均血流速度(the end-carotid artery end stage,TICA)、年龄、学历、体质指数、吸烟、饮酒、合并睡眠障碍、合并糖尿病、家庭收入差异显著(P<0.05),两组居住地、性别、婚姻、合并高血压差异不显著(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ASI、CIMT、TICA平均血流速度、年龄>70岁、合并睡眠障碍、家庭收入低是颈动脉狭窄患者合并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容易合并抑郁情绪,颈动脉硬化、狭窄以及血流速度等是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
2025年02期 v.52 587-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 张娟;耿普红;金萍萍;余梦琦;
目的 探讨全飞秒近视激光手术术前焦虑情绪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1年2月~2024年1月92例近视患者,采用全飞秒近视激光手术治疗,术前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焦虑情绪,调查婚姻、性别、近视程度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结果 92例患者中37例具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发生率40.2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婚姻、学历、近视程度、有无亲属陪护、手术侧别、失眠与术前焦虑情绪显著相关(P<0.05),年龄、居住地与术前焦虑情绪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重度近视、无亲属陪伴、失眠是术前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单侧手术是保护因素,(P<0.05),性别、婚姻是无关因素(P>0.05)。结论 全飞秒近视激光手术患者术前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低学历、重度近视等会增加焦虑情绪发生风险,可采用针对性干预措施减轻术前焦虑。
2025年02期 v.52 591-593+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 王蒙蒙;金萍萍;张娟;余梦琦;
目的 探讨IDEAS模式心理干预对眼科手术前的老年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3年2月~2024年4月98例老年眼科手术患者,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50例,联合IDEAS模式心理干预。评估护理前、护理后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恐惧视觉模拟评分法(Fear visual analog scale,FVAS)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理后HADS、F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DEAS模式心理护理能够降低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恐惧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
2025年02期 v.52 594-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 李晓莉;王迪;王雪梅;于龙;典凤丽;刘晨;
目的 探讨赋能健康教育及预见性干预模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情绪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6月期间,选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94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常规干预模式)和研究组(47例,赋能健康教育及预见性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情绪、疼痛和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肛门排气、排便、下床活动、引流管拔除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经过3个月的干预,两组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A(HADS-A)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D(HADS-D)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而研究组的评分更低(P<0.05)。在视觉模拟评分(VAS)上,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在术后24 h、48 h、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3.40%)低于对照组的46.81%(P<0.05)。结论 赋能健康教育及预见性干预模式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可缓解不良心理情绪,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2025年02期 v.52 597-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 韦民;李翔;牛颖慧;赵明珠;
目的 探讨老年牙周炎患者焦虑抑郁与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存在抑郁焦虑的患者纳入不良情绪组,其他纳入正常组。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牙周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及老年牙周炎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良情绪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均高于正常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分低于正常组(P<0.05)。老年牙周炎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与IL-1β、IL-6、IL-8、TNF-α均呈正相关关系(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SRS评分、IL-1β、IL-6、IL-8、TNF-α是老年牙周炎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牙周炎患者存在一定焦虑、抑郁情绪,且焦虑、抑郁评分与龈沟液炎症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2025年02期 v.52 602-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 杨晓明;陈海兰;朱翠敏;郭艳玲;
目的 调查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3月~2024年3月老年肺结核患者74例,根据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将其分为肺结核合并焦虑抑郁组(24例)、单纯肺结核组(5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老年肺结核患者负性情绪的因素。结果 肺结核合并焦虑抑郁组家庭月收入<3000元患者占比、应对方式回避与屈服评分显著高于单纯肺结核组,面对评分显著低于单纯肺结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面对评分、回避评分、屈服评分均是老年肺结核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且其抑郁、焦虑情绪的出现与患者经济状况、采取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有关。
2025年02期 v.52 606-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 李汨;蒋承志;
目的 探究慢性肝病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发生焦虑和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肝病住院患者,并选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分析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结果 慢性肝病住院患者中,焦虑患者占48.75%(39/80),抑郁患者占65.00%(52/80);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城镇居民医保、肥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0)阳性是慢性肝病住院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肥胖、城镇居民医保、SIB0阳性是慢性肝病住院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因素。
2025年02期 v.52 610-612+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